今年是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的收官之年,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是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是实现小康的富民工程,是构建和谐的维稳工程。吉安县民政局坚持托底保障,坚持精准帮扶,坚持动态管理、坚持系统集成和坚持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确保吉安县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解决。按照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的意见》的精神,吉安县脱贫解困验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从前期开展城镇贫困群众脱困情况排查,填写《城镇贫困群众脱贫情况登记表》,查验《帮扶手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解决;再到中期引入江西合一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方评估,全面摸清城镇贫困群众底数,确保对象精准、底数精准、标准精准、措施精准、评估问效精准;再到后期推动各项保障政策落地落实落细,确保城镇贫困群众稳定脱困,不漏一户一人。
吉安县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江西合一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弥补工作短板,创新工作方式,细化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闭环,以便全面摸清城镇贫困群众底数,确保对象精准、底数精准、标准精准、措施精准、评估问效精准。
1、机构核查,补足短板,科学精准。
吉安县民政局引进第三方全面核查,确保对象的精准度。
第三方核查机构通过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排查力度,落实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财产认定办法,深入调查困难精准扶贫信息,以及全面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信息,确保扶贫惠民政策达到家喻户晓的局面,全力助力民政局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第三方评估主要有以下四点优势:
(1)保障工作的透明度和真实性:第三方机构严格把控每一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核查工作中,采取现场核查方法,重点按“一看、二问、三查”程序核实,以“结果为导向、基于证据”的监督思路,确保了核查工作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2)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程序开展工作;做到公平公正;落实责任,细化工作目标,明确时间节点,严格按政策、按要求、按程序开展工作。确保城镇脱贫解困核查工作高效完成。
(3)第三方机构的权威、专业、中立的特点,细致、准确核查的优势,对整个环节整体监测、综合评估,做到“家家登门、户户核实、人人见面”,使得政府低保政策更加阳光和透明。
2、全面摸排,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第三方核查机构在核查的过程中,重点按“一看、二问、三查、四填”程序核实,确保对象的精准全面摸排。
一看:深入城镇贫困群众家庭中,详细查看申报住址与实际住址是否一致,看住房条件情况,看身份证、户口簿与实际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是否一致,看低保、特困、残疾、就医、养老等材料,仔细观察家用电器、家具以及消费品,看其日常生活水平。
二问:详细询问每个家庭成员的就业、学业、务工、收入情况以及家庭消费水平等。
三查:查看家庭成员收入状况,查看存折存款。通过走访邻里、亲戚和朋友等方式了解申请人家庭实际生活情况。
四填:每户城镇贫困群众及经办人填写《江西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根据入户核查的内容及邻里走访的情况填写入户核查表,经被调查对象签字认同。
3、多措并举,弥补核查短板,创新核查方式。
一方面,随着城市变迁,人户分离情况日益凸显,家庭结构也日趋复杂,给城镇脱贫解困对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第三方机构在核查中,全面摸清贫困群众实际居住地址、家庭户口情况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对家庭成员的特征、健康状况、患病情况、劳动能力等进行详细统计,以便细致掌握城镇贫困群众家庭底数。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发展,就业渠道、收入来源不断拓宽,居民财产构成日趋复杂,要在入户核查中准确掌握居民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变得日益困难。第三方机构创新核查方式,从生活状况、消费水平和水电气支出状况等方面来做综合评估,特别核查核查对象微信支付宝收入开支情况,弥补数字民政短板,多渠道了解核查对象开支收入情况,为“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提供依据。
4、明确需求,举措有力,重点突出。
对城镇困难群众进行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主要救助需求,包括基本生活、教育救助、养老救助,住房保障,临时救助、法律援助、精神慰藉和就业创业等需求,对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统计分析,为完成脱贫解困工作任务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好地解决城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5、宣传到户,引导有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第三方机构核查小组集中入户调查时,通过口头宣教、发放资料等方式,对核查对象家庭开展一对一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活动,重点帮助核查对象了解目前国家在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方面的有关政策,明确“扶贫不是扶懒”“扶贫要精准,扶贫更要扶精神”的导向,鼓励、协助其结合自身实际将政策用好用善用尽。
6、巩固成果,完善制度,再上新台阶。
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切实增加了社会救助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活力,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事多面广、人少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进一步推动全市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0791-88266707